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风采
检察风采
【扶贫路上检察人①】背着方便面来的“杨书记”
时间:2020-08-07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    4个自然庄,12个居民组,1043户3751人,140户416个贫困人口……获区“脱贫攻坚红旗村”称号,获评优秀选派帮扶干部,贫困村“出列”,贫困户“摘帽”……

 

    驻村五年零两个月,“家”与解集乡龙山村六十三公里的直线距离,满是扶贫检察人——杨峰同志辛勤奔忙的深深辙印,也满覆着脱贫致富、奔赴小康的美丽风景,让我们依次回首,记录扶贫路上,检察人杨峰和龙山村一起改变的“这五年”。

 

背着方便面来的“杨书记”

    2015年,埇桥区检察院军转干部,担任法警的杨峰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前线,并以军人的魄力,向院领导郑重立下军令状:“一定要改变龙山村面貌,让贫困户脱贫。”接下了扶贫书记的担子。

 

    “我在扶贫办消耗最多的东西,就是方便面。”

 

    村里没有街道、餐馆、商店,驻点没电视、空调、洗衣机,平原山地丘陵错落分布,村路断断续续交通不便,网速时好时坏,有时一日两餐简单凑合,热水澡几天攒一回回城再洗……杨峰与龙山村的初次交集后,翻出了行军床,习惯了每次背2箱方便面进村。

 

    扶贫任务多、急、重,现有的扶贫资料却不全面扎实,扶贫政策难以“下脚”,亟待扶贫干部擦亮“信息眼”。但龙山村的路,看着近,走着远。扶贫初期,有些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感到不理解、不支持,对“检察院来的书记”不信任,觉得跟农村工作差得远,“懂不懂?能不能?好不好?”

    杨峰整合信息,划定了组织建设、村民基本情况、经济来源、农业产业结构、生活习俗、劳动力输出等调查重点,决定遍访结合政策宣讲的方式开展调研。白天,“追”到田间地头;晚上,将农户“堵”在家中;要外出的村民,“截”在半路;村里集中开会,则“围”住不放。上不去的山要上,找不到的人也要找到,杨峰的足迹把龙山村的路丈量了一遍又一遍,他的“围追堵截”式走访,不厌其烦的讲解,让村民打破了他们是“走过场”的认知。“杨书记是真想干好!”村民们慢慢转变了态度。

    整整三个月,杨峰把1000余村户全部走遍,嗓子哑了、鞋子坏了、皮肤黑了,“杨书记”成了村民眼里的“大熟脸”,他的龙山村扶贫账目,也越理越厚实、越理越清晰。